当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,行业内卷正以更隐蔽的方式重塑竞争格局——重复开发的系统模块、低效流转的数据孤岛、换汤不换药的解决方案,让企业陷入“增量不增收”的困境。中科同昌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耕行业近三十年,以技术创新为矛、生态协同为盾、场景深耕为刃,在技术、生态、场景等领域开辟出独特的破局路径,更在未被充分挖掘的新赛道上展现出前瞻性布局。

技术锚点:在变革前夜埋下创新种子
当多数企业还在追逐通用型AI 模型时,中科同昌已深耕垂直领域算法研发。其通过国家级审核的“民生大模型”,正以“政策翻译官”“治理加速器”的双重身份,重构政务服务的底层逻辑。基层工作人员(例如网格员)可以通过民生大模型查询或统计网格内部分人的数据,实现政策找人;居民需要办理事件时,也可通过民生大模型了解具体办理流程以及所需材料,真正打通了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同频共振。
这项技术前瞻性源于公司“技术预判机制”:由系统架构师带队的技术创新小组,常年跟踪行业的政策风向与技术趋势。在智慧养老领域,提前布局。目前,同昌智慧养老平台已服务于全市六城区3000多户失能、半失能老人,保障了老年人的居家生活。这也印证着在数字民生与全域数字化转型方面我们在可复制、可落地、可持续的实践道路上全面迈进。
生态网络:把产业孤岛连成价值大陆
在地热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中科同昌的破局之道颇具启示性。其联合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打造的“数字地热示范园”,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,而是构建了“探采灌用”全链条数字化生态。

园区基于实际地热系统构建高精度三维数字孪生模型,精确复刻地热井分布、管网走向、设备结构及运行状态。园内两口地热井如同智能生命体:物联网传感器每30秒采集一次水温、流量、压力数据,AI算法实时计算最佳开采量与回灌量,确保地热资源永续利用。模型具备实时动态更新能力,与物理系统同步变化,确保虚拟与现实高度一致。不仅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了精准的能源调度依据,更通过数据共享与协同联动,加速了上下游企业的资源整合与技术融通,让地热能源的高效利用成为串联产业集群的关键纽带,推动区域产业在绿色低碳赛道上形成聚合效应与竞争优势。
场景穿透:让技术真正扎根需求土壤
在智慧社区赛道,中科同昌的差异化打法令人印象深刻。当同行沉迷于开发炫酷的智能设备时,我们选择从基层出发,构建了一套"科技+服务"的双轮体系。

更具穿透力的是其"场景迭代机制"。在万柏林智慧社区场景中,覆盖了700余个小区,将社区相关的数据资源进行采集,将养老机构、社区食堂、小区等物联感知设备进行接入,形成了完整的万柏林区数据资源,构建“数字社区、红色社区、智治社区、人居社区、未来社区”等数据共享、业务协同、场景联动的智慧社区全景。
面对行业内卷的漩涡,中科同昌的破局之道看似复杂实则清晰:它用技术创新解决真问题,以生态思维激活产业链,靠场景深耕创造差异化价值,重新定义着科技服务的价值边界,在别人追逐流量的地方,我们选择深耕土壤;在同行比拼参数的赛道,我们专注解决问题。这种"反内卷" 的发展逻辑,或许正是科技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。
